活动首日,学员们走进海尔集团,先后参观海尔生态体验中心、卡奥斯展厅及卡奥斯创智物联胶州工厂,亲身体验卡奥斯工业互联平台为各行业带来的变革性赋能。
在海尔文化馆,“十三条厂规”“砸冰箱”“收购GE”等生动故事、真实展品与创意独特的艺术展示,让学员们仿佛置身时光穿梭之旅,沉浸式感受海尔40余年发展历程,深刻领悟“人单合一”模式的核心——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
步入卡奥斯展厅,学员们从场景数字化、企业数字化、行业数字化、园区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五大维度,系统了解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平台赋能千行百业的实践案例,让学员清晰看到工业互联网重塑产业生态、提升生产效率的具体路径,为自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样板。
在卡奥斯创智物联胶州工厂,学员们近距离观摩智能化生产线与数字化管理系统,亲身感受工业4.0时代的生产革命: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大幅减少人工干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柔性能力精准满足多元需求,实时互联互通的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通过实地考察,大家对工业互联网的实际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数智化转型的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交流分享环节,海尔集团组织部部长秦存涛带来“人单合一模式”主题授课。作为“人单合一”模式发展的亲历者与深度参与者,秦存涛从时代背景、转型逻辑、落地方法到最新生态价值,进行全方位解读,并通过内部孵化成功案例“雷神科技”(从三人小组起步成长为上市公司)的鲜活实例,阐释“人单合一”的关键运作机制:员工直面市场与用户,从传统执行者转型为拥有自主经营权的“创客”;组织形态彻底打破固定科层,采用围绕用户需求灵活组建、拆解、重组的“小微创业”单元;最终通过“用户付薪”的驱动力,将个人收益与创造的用户价值直接捆绑,完成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分享价值的正向循环。
针对中小企业“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的普遍困境,卡奥斯解决方案总监姚学成聚焦离散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以“离散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规划”为主题,结合家电、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案例,从战略规划、平台搭建、场景应用三个维度梳理实施路径,引导学员开展多视角战略推演,助力企业从“敢转、愿转、能转”升级为“会转、快转、转好”。
卡奥斯解决方案总监董岳则围绕“数字化能源管理赋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展开分享。他深入解读“双碳”政策,从战略路径设计、实践难点突破、生态体系构建三个核心层面,结合海尔在数字化能源管理领域的实践经验,分享清洁能源替代、区域能效优化等场景的数字化管理方案,为企业破解绿色转型难题提供方法论指引。
9月26日上午,学员一行来到酷特智能,进入工厂进行全流程实景参观,直观了解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核心的酷特模式。
在这里,学员们目睹了传统服装制造业被彻底重塑的景象:自动裁剪设备依据数据指令,精准切割不同花色、质地的面料;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线有条不紊运行,每一套制作中的服装都承载着独一无二的客户设计方案与个性化需求。
随后的座谈会上,酷特智能创始人、酷特研究院院长张代理与学员们围绕运营模式、转型策略与代际传承等话题展开深度互动。张代理坦言,酷特智能的战略选择从不着眼于短期利润,而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对长期趋势的把握,通过解决行业核心痛点实现企业自身价值。
他回顾道,早在本世纪初,酷特智能就率先研判出传统“供需逻辑”(先生产、再销售)的巨大弊端,毅然走上搭建C2M(用户直连制造)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转型之路,真正实现“一人一版、一衣一款、一件一流、7个工作日交付”的革命性模式。这一切的根基,在于将传统“供需逻辑”彻底颠覆为“需供逻辑”(先有订单、按需生产),从而从一家传统服装企业成功转型为AI驱动的科技智能体企业。
张代理还分享了与韩国apM集团的最新战略合作。他认为,这并非简单的商业合作,而是一场“产业优势的基因重组”——将apM强大的设计创新能力与酷特智能的智能制造能力深度融合,有望重塑整个时尚产业的供应链生态。
谈及备受关注的企业代际传承问题,张代理表示,企业多年构建的成熟数智化治理体系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2020年,他正式退休,将企业交给女儿张蕴蓝,实现无缝衔接与平稳过渡。过去五年来,在数智化体系支撑下,酷特智能经营业绩保持稳步增长,印证了其模式与治理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强大生命力。
酷特研究院副院长李金柱则带来《酷特智能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务实分享。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核心目标是盈利,智能制造和数字化仅是工具,管理的差异才是盈利的关键。”他强调,管理的本质是改善生产力,用现有资源创造更大价值,而隐形成本对企业的伤害最大。
他提出“目标=组织+机制+流程”的转型模型:目标必须以盈利为核心;组织架构需按需精简、提升效率;机制要通过利益绑定激发员工内生动力;流程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极致提效。李金柱强调,数字化转型绝不能本末倒置,必须先完成管理升级与数据奠基,再搭建智能系统。他建议传统企业聚焦主业,善于借助外力与成熟技术,走出一条高效盈利的务实转型之路,其分享为学员们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思路启发。
9月26日下午,学员们抵达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走进企业展厅,详细了解海克斯康在各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应用场景;随后考察“黑灯工厂”,近距离感受“无人化智能生产”的精准与高效。
在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海克斯康双智赋能中心,18个功能展区汇聚近200种行业领先产品及解决方案,宛如一座“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博物馆”,全方位展现海克斯康在智慧领域的深厚积累。
在“黑灯工厂”内,AGV小车精准穿梭,机械臂高效装配,整条生产线全速运转却无需人工值守;智能中央运营中心对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与指挥,打造出高效智能的“无人生产”模式,让学员们亲眼见证触手可及的未来制造场景。
座谈会上,海克斯康商务支持中心运营总监周琳携企业高管,与学员围绕“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与机遇展开深入探讨,进一步拓宽学员对产业数智化的认知视野。
据介绍,海克斯康集团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总部及核心研发基地扎根青岛。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测量技术跨国集团与数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全球95%的汽车制造、90%的飞机制造、80%的骨科植入物制造及75%的智能手机制造,均采用海克斯康的先进智造技术。凭借卓越的规划、测量和可视化技术,海克斯康在全球众多高科技细分市场中排名第一。
海克斯康工业互联网方案经理韩秀华带来“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云平台助力新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主题分享。她强调,当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韩秀华详细阐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指出数字化技术能有效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实施路径上,她结合海克斯康在风力、光伏、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分享成功案例,介绍企业如何借助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供应链优化协同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精准把控,为新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清晰路径。
在青岛这座见证中国工业文明嬗变的城市,“吾道产业对标游学·青岛站”以鲜活的转型样本,为中国制造企业指明了破局之路。从海尔的生态品牌战略到酷特智能的C2M革命,从海克斯康的数字孪生实践到跨行业的经验共享网络,这场深度游学不仅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方案,更孕育出产业生态共建的新范式。
三家标杆企业,三种不同的转型范式,却共同指向同一个核心: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主动拥抱变革,以战略重构引领方向,以模式创新重塑价值,以技术赋能驱动效率。
当数智赋能的浪潮席卷而来,唯有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以生态思维重构价值,方能在产业变革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问道青岛,学员们收获的不只是转型答案,更是面向未来的信心与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