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会中国驻外使馆(团):
锚定官方指引,凝聚出海信心
作为考察团的重要起点,与中国驻外使馆(团)的深度交流,为苏商打开了理解非洲发展格局的“第一扇窗”。考察团先后走进中国驻非盟使团、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在高层对话中获取权威政策信息,进一步凝聚起“抱团出海”的合作共识与信心。
9月3日上午,考察团首站抵达中国驻非盟使团。中国驻非盟使团团长蒋烽大使、公使衔参赞吕瑞浩热情接待,围绕非洲投资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度剖析:一方面,非洲坐拥庞大人口红利与丰富自然资源,且中非长期积累的合作基础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坚实支撑;另一方面,部分国家的政局波动、治安隐患及本土化融入难题,仍需企业提前预判与应对。“使团愿为苏商提供必要支持,鼓励大家大胆走出去、敢于‘吃螃蟹’,以抱团之力服务中非务实合作大局。”蒋烽大使的这番话,为初涉非洲市场的考察团注入了强劲信心。
9月4日上午,考察团一行来到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刘晓光聚焦埃塞俄比亚的区位优势、投资政策与产业机遇,与苏商展开细致交流。他介绍,埃塞俄比亚是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不仅是首个与该国实质性结束双边市场准入谈判的世贸成员,还通过技术援助支持其加入世贸组织。“尽管当前面临地区冲突、外汇短缺等挑战,但埃塞俄比亚人口基数大、制造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恰恰孕育着广阔的市场空白,苏商此时前来挖掘商机,正当其时。”
9月5日下午,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交流同样“干货满满”。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临时代办张执中主持座谈,公使衔参赞周振成则围绕肯尼亚宏观经济走势、区位优势及国家发展规划展开解读,并针对中资企业在肯投资领域、发展现状及中肯双边贸易数据等核心议题,为考察团逐一答疑解惑,帮助企业更精准地把握肯尼亚市场的“脉搏”。
一系列高层对话不仅让企业家们清晰掌握了非洲投资的机遇与风险边界,更坚定了“抱团出海”开拓非洲市场的信心,为后续对接当地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获取中国驻外使馆(团)的权威指引后,考察团将重心转向非洲本地——通过对接关键政府部门,深入解码当地投资政策红利,全面评估营商环境,为江苏企业锁定东非投资的核心热土。
9月3日下午,考察团首先与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展开对话。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局长Zeleke博士抛出“重磅利好”:埃塞俄比亚热烈欢迎外资企业入驻,不仅允许外资将利润合法转回国内,更已正式向外资开放银行业领域。他详细介绍了当地的投资扶持政策、优势产业特点,并向苏商发出诚挚邀请,期待更多江苏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9月8日上午,考察团在肯尼亚与肯尼亚投资促进局展开深度交流。作为负责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核心机构,该局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涵盖投资顾问、项目推介、企业注册、税号登记等全流程支持。肯尼亚投资促进局投资服务部总经理Pius Rotich详细解读了肯尼亚的投资优惠政策,尤其强调对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先领域的特殊扶持措施,并分享了市场准入要点、税收减免细则及落地实操建议,助力苏商做出更精准的投资决策。
政策的“蓝图”需要企业的“实践”来验证。考察团实地走访了深耕非洲多年的中资产业龙头,覆盖基建、传媒、消费电子、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在面对面交流中获取一手实战经验,同时搭建起合作共赢的渠道。
9月6日上午,考察团走进四达时代肯尼亚分公司。作为非洲传媒领域的“先行者”,四达时代自2002年进驻非洲,不仅是首个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引入当地的企业,更成功打破了非洲市场的垄断格局,让数字电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目前,四达时代已在撒哈拉以南非洲30余个国家服务超1600万用户。四达时代肯尼亚分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王道礼,详细介绍了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在非洲推广数字电视、推动本地内容合作、普及惠民电视服务等方面的成果。其“产业+文化”的出海模式,为苏商开拓非洲市场提供了全新思路。
考察期间,企业家们还实地参访了“非洲手机之王”传音集团。作为非洲智能手机市场的绝对领导者,传音旗下Tecno、Infinix、Itel三大品牌几乎横扫非洲市场——“在非洲,每两部手机,就有一部是传音”。传音针对非洲市场优化产品、布局渠道,为苏商“本土化创新”提供借鉴。
9月8日下午,考察团拜访了中国重汽。作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重汽是商用车领域盈利能力最强、重卡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连续20年稳居中国重卡行业出口首位。深耕非洲多年的中国重汽,不仅推动了当地商用车制造技术的升级与绿色转型,更带动了本地就业与税收增长,培养了大批行业技术人才。企业家们通过实地走访生产线,并与中国重汽东非公司总经理杨东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本土化销售网络建设的具体策略、应对当地市场波动的实战方案,对“以长期主义深耕非洲”的理念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考察重点产业园区:
直击产业载体,洞察落地路径
产业园区是企业出海的“桥头堡”,考察团通过实地探访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两国的重点产业园区,直观了解当地产业布局、基础设施配套及企业运营实况,为自身落地非洲探明可行路径。
9月3日下午,考察团深入走访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该园区由江苏永元投资开发,堪称中非产能合作的“教科书级”样本——目前已聚集 100 余家企业,业务覆盖建材、鞋帽、纺织服装、汽车组装及金属加工等多个领域。考察团与园区内中舜水泥、东方钢铁、三圣药业、华嘉铝业等企业负责人现场交流,围绕当地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痛点、本土化管理经验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先行者们倾囊相授的实战经验,让苏商对非洲市场的认知更接地气。
9月8日下午,考察团前往肯尼亚Tatu经济特区。这座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园区,目前已吸引80余家企业入驻,创造了超6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中国企业占比达10%—15%,成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力量。Tatu City产业园中国业务部项目经理张玉茹详细介绍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产业规划布局。实地调研让考察团对东非产业园区的发展潜力、合作空间有了更直观、更具体的认知。
对话本土中资商会:
搭建民间桥梁,链接合作资源
商会作为政企之间、企业之间的“纽带”,是苏商快速融入非洲市场的重要依托。考察团通过与非洲本土中资商会对话,获取本土化运营经验,同时搭建起长期合作的情感与资源桥梁。
9月4日下午,考察团一行来到非洲中国商会参加对接交流会。该商会于2025年在中国驻非盟使团指导下成立,会员单位涵盖建筑、制造、能源、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中国土木埃塞公司党委副书记、非洲中国商会秘书长吴久义表示,商会将为中企提供税收政策解读、劳工法规咨询、外汇流程指导等实用信息,助力企业规避风险、精准把握机遇;中国建设、中国能建、中水一局、中江国际、中材国际、中国路桥等会员单位也纷纷伸出橄榄枝,表达了与苏商开展合作的强烈意愿。会上,非洲中国商会与苏商会初步达成双边合作意向,双方约定将携手共进,共同开发非洲商机、共享非洲发展红利。
9月5日,考察团转战肯尼亚,当晚便与肯尼亚江苏商会举行餐叙。肯尼亚江苏商会会长熊永伟结合自身多年深耕非洲的经历,分享了肯尼亚及周边非洲国家的市场机遇与实操挑战,肯尼亚江苏商会会员单位代表与考察团就各行业发展趋势、潜在合作领域等话题深入交流。这场轻松的餐叙,进一步拉近了苏商与非洲本土中企的距离,为后续合作搭建了情感纽带。
亲睹动物自然奇观:
感悟生命韧性,重构商业思考
在紧凑的商务考察之余,考察团还穿越东非广袤大地,感受自然的壮美与野性——这场“自然之旅”不仅是视觉与心灵的洗礼,更让苏商对“发展与共生”有了全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