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伊始,苏商会执行秘书长汪海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他首先向奋战在一线的销售战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与热烈的欢迎,并深刻剖析了当前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增长放缓、竞争惨烈、客户要求日益严苛、新技术冲击不断,整个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内卷”时代。汪海峰强调,这要求销售团队必须凝聚智慧与韧性,打一场“刺刀见红”的攻坚战。他特别指出,销售中高管作为团队的引领者与破局者,肩负着企业沉甸甸的期许,并号召全体学员以“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苏商精神迎战市场寒流。为了助力苏商企业,汪海峰郑重承诺苏商会和苏商学院将提供三大强力赋能:升级“销售铁军特训营”强化实战培训;整合资源打造开放平台助力商机拓展;构筑精神家园促进经验共享与互助成长。
正式进入课程内容,邵兵导师开宗明义,打破了关于销售力的传统迷思——“销售力并非玄学,而是可复制、可落地的体系能力”。他强调,真正的销售力不是依赖个别英雄,而是将顶尖销售与成功老板的经验提炼为标准化方法论,“正如华为所倡导的,把能力建在组织上”。他指出,只要掌握了这套方法体系,即使达到及格线,也能批量培养销售精兵,“精兵强将如潮水般涌现时,企业的能力才算真正构建”。这番直击本质的论述,立刻引发了学员们的深刻共鸣,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邵兵强调,市场洞察力是可复制销售力的根基。他引导学员们深入分析各自所在的产业链全景图,理解自身定位、上下游关系及竞争格局。在讲解“机会洞察三角模型”时,他要求学员基于企业现有的核心产品、客户与资源,在熟悉的产业版图内审慎探索新行业、新产品或新角色的可能性,避免盲目跨界带来的巨大风险。
竞争洞察环节则聚焦于看清市场格局、明确自身位势、学习标杆的成功要素与风险点,并理解资本市场的偏好。邵兵特别警示,任何新增长点的发掘,都必须建立在清晰掌握产业全貌并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
他别出心裁地将《隆中对》作为销售战略的教科书,将诸葛亮的战略智慧映射到现代商业战场:分析竞争格局(如曹操不可硬拼/孙权可合作)、锁定战略要地(荆州益州)、制定清晰的实施路径(先立足后扩张)。他由此引出适用于现代企业的“五看三定”方法论——看行业、看客户、看竞争、看自身、看机会,方能找到真正的价值蓝海。
行动与转化:从商机挖掘到关系深耕
商机挖掘力是将洞察转化为成果的关键。邵兵指出,精准的目标客户选择是第一步,需要结合“价值大不大”“能力行不行”“周期对不对”“竞争强不强”四大维度进行综合判断。他详细介绍了客户画像分析工具,帮助学员描绘出理想客户的清晰轮廓,明确其行业属性、使用场景、价值导向、采购形式及支付能力。
在谈到线索培育与管理时,邵兵强调要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创造,通过高层互访、公司考察、技术交流、市场活动策划、公司汇报等多种方式创造一手商机信息。他特别传授了如何“引导客户从发现问题到承认痛点”,以及运用“错位验证法”判断线索真实性的技巧,最终推动线索转化为可管理、可预测的销售机会点,纳入销售漏斗。
关系经营力是大客户销售的重中之重,也是邵兵强调的可复制体系的核心环节。他深刻剖析了客户关系的本质是信任,而信任需要建立在组织、关键、普遍三个层面的立体关系之上。组织客户关系关乎企业间战略匹配与高层互信;关键客户关系则聚焦决策链中的“位高权重”者;普遍客户关系则是覆盖客户各接触点的“人民战争”。
他详细讲解了如何绘制客户决策链,分析决策成员(如DM决策人、TB技术人、EB采购人、UB使用人)的角色、预期、短期目的及个人动机(工作职责、核心关切、个人需求),并通过量化工具评估其对我方的态度。学员们随即学习制定具体的“关键客户关系作战计划”、“普遍客户关系作战计划”甚至“组织客户关系作战计划”。
在接近关键决策人的策略上,邵兵分享了职能策略、圈层策略、迂回策略、生磕策略等四大实战路径,并重点介绍了独创的建立信任“六同”策略(同习、同源、同好、同圈、同利、同道)及二次寻找共同点的技巧。
从理论到实战,引爆销售倍增
课程尾声,邵兵提炼出大客户销售的四大核心法宝:倍增价值(提供超越产品的解决方案)、深化关系(经营全周期客户关系)、快速响应(高效满足需求)、赋能支持(提供全方位资源)。
他总结道,可复制的大客户销售力的精髓在于将个人经验沉淀为组织能力,将偶然成功转化为必然胜利。这要求企业构建从市场洞察、客户选择、商机挖掘到关系经营的全流程、可复制作战体系,并辅以强大的赋能支持。
两天的课程在热烈的思维碰撞与深入的实战演练中落下帷幕。学员们紧密结合自身企业实际,积极运用课程提供的工具模板,进行了产业链分析、竞争位势评估、精准客户画像描绘以及客户关系提升计划的制定。在小组研讨和案例复盘环节,大家踊跃发言,分享痛点,交流经验,努力将两天所学转化为可落地执行的行动方案。
这场销售力的锻造之旅,不仅传递了前沿的理念与实用的工具,更通过深度的互动交流点燃了学员们的热情与信心,为在场企业迎战市场挑战、实现稳健增长注入了破浪前行的底气与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