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叶军:数字时代钉钉的选择 | 吾道阿里数字之旅
2023-04-14 15:25      苏商管理员      192℃

图片


图片

数字化时代奔涌而至,数实融合成为最大机遇。诞生于2014年的钉钉,既服务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也是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之一。

在创立第8年,钉钉官方公布数据:截至2022年9月底,拥有超6亿用户,逾2300万企业组织,付费DAU突破1500万。

一路走来,钉钉是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核心竞争力,实现高速发展的?作为一家长期深度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科技公司,它对数字化管理又有哪些深刻的理解与洞察?

在近期的苏商学院•吾道一期第十一次、三期第三次课程中,吾道学员们踏上阿里数字之旅,深度访学钉钉科技,一同“让进步发生”。

为更加深刻领会企业数字化的内涵,此次课程特别邀请到了一位重量级嘉宾——钉钉总裁叶军。在近三个小时的交流中,叶军不仅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趋势带来独到分享,更是与苏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文勤开展深度对话,让在座学员们获益匪浅。现将其分享内容精要整编如下:



图片

数字化的无尽前沿


我最近在阅读《科学:无尽的前沿》,这是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工程师范内瓦•布什针对罗斯福总统提出的四个问题而撰写的政府工作报告。罗斯福总统的四个问题分别是:第一,如何将军事上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民用福利?第二,如何将生物学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公共资源?第三,如何让国家公立研究与民间私人研究形成有效配合?最后,如何在国家发现年轻的科研人才?


这四个问题为战后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得美国迅速摆脱对于欧洲基础研究以及科研人才的依赖,成就了美国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也永久地改变了人类科学发展的格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本书是我们看懂美国科技政策的由来、科学发展的路径以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著作。


此外,书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一个国家是不是所有人都要去从事应用研究?答案是否定的。范内瓦•布什提出,美国要重视不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研究,面向长远,逐步摆脱对欧洲基础科学研究的依赖。这才有了美国基础科学研究远远领跑全球。


大量科学技术的变化与进步,就是从这些不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研究开始的。1752年,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发现了电;而同一年,乾隆皇帝正在下江南来杭州喝龙井茶——这是两个时代的交织变化,但彼时不会有人想到世界会发展成今天这样。正如王坚博士所说:“今天我们讲数字化,就像100年以前我们讲电气化一样。”电气化曾给人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但100年前的人很难像今天这样完整地意识到其重要性,今天我们对数字化的认识或许也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正处于数字化新纪元的开端:有些企业正在推进基础的变革,有些企业只把它当作一个噱头,有些企业还抱着“数字化和我有什么关系”的矛盾心态……但无论如何,数字化革命未来一定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变。在我看来,我们往往高估一项技术的短期价值,而低估它带来的长期影响。


图片


客户与用户



什么是钉钉?对大部分人来说,钉钉可能就是个聊天工具,但在老板眼中则不然。我们认为,老板视角是钉钉的客户视角,员工视角则是用户视角,我们必须考虑不同人群的感受和诉求。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关于这一点,我想举一个猪饲料的例子来说明。对于一个猪饲料生产商而言,用户、客户分别是谁?很多人的答案可能都是“猪”。但事实上,猪饲料的用户是养殖户,客户则是渠道商——这两者的采购要求完全不一样。养殖户会关心猪吃了饲料能否健健康康、白白胖胖,但渠道商更关心进货的价格。


类似的情况还有电梯。电梯的用户是业主,业主会关心小区的电梯高档不高档;但客户是开发商和物业,对他们而言,电梯只要安全、成本低就行了。


钉钉服务了六亿用户,两千多万个客户。对此,我们也做出了选择,钉钉的第一客户是企业客户。


图片


图片


弯道超车不如换道超车



阿里给了钉钉一个很好的成长土壤,从销售驱动到运营驱动,再到产品技术驱动,我们不断用新产品、新能力来支撑阿里各种业务的发展。


2015年,钉钉诞生于来往之后,为中小企业提供最基础的管理功能:企业聊天、考勤打卡、在线审批。发展到2019年,钉钉已经被很多地方的政府和学校使用。


2020年,钉钉在疫情爆发期间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日活用户数迅速增长到1亿。但互联网的热度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疫情一回退,马上消失了一大半。我们意识到,钉钉的业务发展光靠互联网红利是不行的。于是,我们开始布局“云钉一体”战略,拓展新的客群——大客户。


2022年,我们通过开放生态、做深价值、做深链接,成为了一个产业互联网的连接平台。


七年过去,钉钉走到今天,我们做对了哪些事情?


首先,正确地定义问题,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将自己定义为帮助解决企业数字化过程中管理和业务经营问题的一个平台。来往为什么没被用户认可?因为它被定义为“另一个微信”。弯道超车是很难的,如果你跟领先者做一样的事情,除非你投入十倍的兵力,否则很难超越。


如果你的目的是打败竞争对手,就一定不能去做同质化的事情。比如说,别人家的便宜,你就比他更便宜,这样几乎不太可能成功。一定是不同的心智模式引导你走向另一个成功。


图片


更务实的钉钉



有了定义,下一步就是解决“how”的问题。钉钉作为一个企业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一方面,它让企业管理更加数字化、现代化;另一方面,它将生产管理、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销售管理等数字化,从而让管理决策更科学、更及时、更准确。通过钉钉机器人驱动整个组织,有证据、有留存、可溯源。管理变得有据可循,而不是单凭一张嘴,这是钉钉对业务经营的帮助。


总的来说,钉钉致力于让工作更简单,把人从琐事中解放出来,能够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解放和激发个人的创造力,让组织更敏捷。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企业越做越大,在功劳分配上常常会“扯皮”。有了钉钉,员工的工作成绩就会变“透明”,这种透明度让每一个员工的价值都能被看见,也大大降低了老板的管理成本。


钉钉只做基础能力平台,保持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的定位不变,继续战略投入做文档、音视频、项目、会议等基础产品,其他的都交给生态做,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人财物产供销研等通用应用,并将硬件全面生态化。


企业数字化能力的背后,是“一把手”的数字化认知能力。有个老板前两天跟我说,数字化不再是可有可无,而已经是一个关乎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还没准备好的话,等你想准备的时候就来不及了。比如传统燃油汽车的销售渠道被新能源汽车的线上销售撼动,诺基亚被智能手机颠覆,柯达错失数码相机机遇……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抛下,我们要对宏观趋势保持敏锐觉察。


钉钉并非“含着金汤匙出生”,而是一个从失败中走出来的业务。我们拥有一个“向死而生”的团队,从失败中站起,在困难中成长。未来的钉钉将更加务实——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更好地为企业赋能。


图片

对话